【百工裡的人類學家@高雄SOGO誠品】本週五的活動講者鄭陸霖老師曾經服務於台灣最高學術殿堂中央研究院,今日則是在實踐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指導未來的設計師們學習社會學。這個轉折在很多人看起來會覺得惋惜,但實際上這才是鄭老師真正的社會學實踐。
這篇來自【ReadmooNews閱讀最前線】上鄭陸霖老師的專訪中,鄭老師分享了他這一路的心路歷程。也讓我們看到他對於社會學實踐與走入設計領域的深切想法。
--------------------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高雄SOGO誠品】十月活動
主題:《尋常的社會設計:一位任性社會學者的選物展》新書分享會
「設計」已經成為人類文化與社會的重要機制,我們都需要有洞察的眼光來認識設計。實踐大學工設系副教授鄭陸霖老師將分享新書《尋常的社會設計》帶我們看見日常、周邊、生活裡的各項設計,以及我們又是如何受到設計的影響。
分享人:鄭陸霖(實踐大學工設系)
主持/對話: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時間:10/30/2020 1900-2030
地點:高雄SOGO百貨12樓 誠品書店 書室
入場:免費,但請配戴口罩
---------------------
「離家,是為了回鄉」
「我離開中研院,是為了回到社會學的本質,」鄭陸霖中年毅然決然辭去中研院一職,「像瘋子一樣啊,失業一年,在大稻埕創立JFK繪本屋,後來實踐來找我,」社會學與設計,看似對角線的兩端,其實在國外是高度相關的學科。「國外學校設計出身人文學院、和人文社會科學密切相關,但台灣的設計學院大多設在工學院。」鄭陸霖坦言收到邀約時,理智上知道找社會學家任教設計學院是再合理不過的事,但又覺得「原來現實上真的有人會這樣做啊?!」
社會學家研究當代,「意味著要對習以為常的事物重新產生敏感洞察,所有穩定的制度最終都會落到日常中的尋常習慣。而習慣必定與物有關係,這點社會學家經常忘了,物改變了我們,並不只是身外之物,」一如鄭陸霖在《尋常的社會設計》中所寫,人設計出物,但物也改變了人,人類歷史從使用榔頭、地圖、手推車一路走來,是物與設計改變社會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像智慧型手機,顛覆我們購物的方式、交朋友的模式,你手機裡的音樂代表你的偏好,你拍的照片幾乎是你的人生。」
而如今正是屬於設計的時代。
「如果不能在這裏,對學生提出一種社會學對設計新時代的想像,和學生溝通,讓他們覺得相關、有用、重要,我就不知道我的存在價值是什麼了。」鄭陸霖認為社會學家必須懷抱焦慮「我們必須不斷去探問當代是什麼?我們是否了解我們身處的時代?現在個人主體性強大的世代,社會又是什麼?我們要怎麼談『群』,又不讓大家覺得不相關、覺得可以接受?」」
讓社會學重新與社會產生共鳴,是鄭陸霖離開中研院後想做的事,「我必須改變社會學的說法,抽離學術腔調,轉譯成學生聽得懂的。」再次離家,鄭陸霖是為了回鄉,讓社會學「重新與這個時代的人產生共鳴。」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9/10/the-marriage-of-design-and-society-interview/